电热水器的“正确用法”,还有很多人不知道,别再拿生命开玩笑
编辑:美家指南
电热水器作为市面上三大热水器之一(另外两种分别是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),使用群体也比较多,算得上是家庭必备的家电了。而在使用过程中,虽然很多人用了多年,但是并不一定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。
如今每年都会有关于电热水器触电或者是爆炸的消息,这让不少人不寒而栗。实际上有关电热水器的知识点很多,比如它什么情况下才会爆?用之前要不要断电?泄压阀漏水是坏了吗?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一起来听听家电师傅的说法。
电热水器什么情况下才会爆?
虽然热水器爆只是小概率事件,但是关乎到家人的生命健康,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它的一些基础知识。在避免电热水器爆这件事上,之所以说是小概率事件,是因为只有在同时满足3个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爆炸。
1、温控器失效
用过电热水器的人知道,在它的触控面板上,我们可以随意设定加热温度。而这个可以根据设定温度来控制加热与断电的装置就是利用了“自动复位温控器”的原理。当设定好一个温度之后,内胆内的加热管就开始工作,直到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才会断电。
如果温控器损坏,意味着即使水温达到了设定温度,加热管还会继续工作,内胆内的温度和压力都会逐渐爬升。
2、过热保护器失效
过热保护器,其实是一种手动的复位限温开关。在市面上也被称为限温器。其实“过热保护器”这个名词,更容易被大家理解。单纯从字面上就能够猜到,它是在水温过热之后才会发挥作用。当温控器损坏后,加热管持续工作,水温一旦达到过热保护器设定的温度(比如90度),就会自动断电。所以它属于避免热水器爆炸的第二道防线。
假如上面这两个与温度相关的控制都失灵了,热水器也不一定会爆。因为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热水器,还有一个叫“泄压阀”的东西。
3、泄压阀失效
泄压阀,也被称为单向阀,就是在电热水器下方的一个小按钮。如果经常使用电热水器,可能偶尔还能看到它会漏水。而工程师设计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在上面两道防线失效后,避免热水器爆炸的最后一道关卡。
如果温控器和过热保护器同时损坏,那么内胆中的加热管依旧会不断加热。这个时候内胆中的水温会持续升高,压力也会逐渐加大。这个时候,泄压阀就会被动开启,通过流水的方式,减少电热水器内胆中的压力。进而避免因为压力过大而爆炸。(所以有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。泄压阀如果长期不漏水,就要及时检查是否堵住。如果堵住必须要及时清洗)
当泄压阀因为内胆中的水垢被堵住后,那么泄压阀就无法正常开启。也就意味着这最后一道防线也没了。
所以当上述三个条件“同时失灵”的时候,热水器才会爆。而这就是为什么会建议大家要经常“清洗热水器”的主要原因。
电热水器在使用之前要断电吗?
其实对于这个问题,让很多人比较纠结。因为电热水器加热完成后,内胆中的热水是有限的。如果洗澡用水比较多,意味着热水逐渐减少,甚至到最后直接变成凉的了。所以很多人通常会保持插电的状态。而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洗浴时不断电总觉得不安全。
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,必须要承认的是,现在电热水器的防电技术已经很成熟。如果选购的电热水器带有防电墙设计,同时在安装电热水器的时候,找专业的电工装好地线以及漏电保护器,那么触电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但为了保证使用电热水器期间的安全,即便是家电师傅,也建议使用之前最好断电。而这也给大家提供了选购电热水器的思路。根据家中人口的数量来选择合理的电热水器容量。这样就能够加热一次满足全家人的用水需求。
建议:在容量的选择上,如果是单人,建议热水器容量选择20L就能够满足需求。而2-3人的家庭,则建议选择40L-50L容量的热水器。家里4口人以上,建议选择60L以上容量。容量选择恰当,入住后使用起来就知道有多省心。
如何正确使用电热水器
热水器的正确使用,关系着家人的生命健康,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正确的使用方法。
1、养成定期清洗的习惯
由于现在很多地区的水质比较差,所以当水被加热以后,很容易形成水垢。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做好内胆的清洗。
长期不清洗热水器,就会导致泄压阀被堵、加热效率变慢、藏污纳垢等影响,所以建议至少一年要清洗一次内胆。
2、不要设置太高的温度
当设定的温度过高时,不仅会容易造成内胆中的压力过高,而且会加速水垢的形成。其实将电热水器的加热温度设定在50摄氏度到55摄氏度是最为合适的。生活中很多人直接设置到70度以上,其实完全没有必要。不仅会造成上面的影响,而且还加大了耗电量。
3、长期不使用要及时排空
如果电热水器使用频率很低,则建议大家直接将里面的水排空。长期静置的自来水,也会沉淀水垢。而且很多自来水中的细菌也会在内胆中滋生。所以建议及时将内胆中的水排出来。
写在最后:
电热水器作为很多家庭中的必备家电,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之后,才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,更能够保证我们的使用安全。而除了电热水器之外,像空调、洗衣机等大家电,同样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日常的维护保养。好了,本期的专题就分享到这里了,我们下一期再见!
评论